银行意识到,如果再不积累自己的优势,只是屈于幕后,那么持续发生高频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,迟早会将银行的客户和存款优势抢走,与其坐以待毙,必须下海抢回客源,留住存款。但银行毕竟不是全职电子商务,相较于物流、服务、系统、体验都更优的电子商务巨头,下沉不深的银行在2C端并不具备优势。从目前的模式上看,2B的发展优势似乎更大。从数据上看,稳坐电子商务系第二把交椅的是农行的E农管家平台。
与工行不同,E农管家平台主打B2B,对企业全部免费开放,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,将普通农户、农村小商贩和各级批发商连接起来,构建起集电子商务、金融、缴费、消费于一体的三农互联网金融生态圈。
数据显示,E农管家在2018年成交额已达5862.6亿元。一位华南制造业中小企业主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其公司最早做跨境业务,因为跨境业务利润压力大,近年转型电子商务。由于有技术专利,获得了某大行贷款,并入驻了该行电子商务平台,目前该行电子商务平台、京东、淘宝都是其线上销售渠道,该行平台流量不小,仅次于京东。
保障银行系电子商务平台流量的,除了客户,还有规模不小的员工内购体系和企业采购,所以不少企业商户可以吃到这个小生态圈的红利,进而形成银企双方都乐见的正循环。
虽然近年银行系电子商务规模数据涨幅很快,融e购甚至超过拼多多,仅次于阿里和京东,成为国内第三大电子商务平台。
但亮眼数据的另一面,是用户和市场对其评价的两极化。银行系电子商务平台不乏忠实粉丝,认为有大平台背书,分期便利,价格便宜,正品保证。但也存在不少负面评价。根据国内电子商务专业消费调解平台电诉宝近日发布的《2019年度全国金融科技电子商务消费评级数据》,获“谨慎下单”评级的为:来分期、轻松筹。获“不建议下单”评级的为:建行善融商务、中行聪明购、工行融e购、优分期、有用分期、嗨钱网。